5月25日,在許昌市建安區蔣李集鎮劉王村產業扶貧基地大棚,承包戶趙曉隨正開著拖拉機,將收割完的有機花菜粉碎還田。大棚外的空地上,因溫差尚未成熟的有機花菜長勢喜人。
“上一茬種植的有機花菜和生菜,前幾天剛采收完,這兩天正忙著整理土地,為下一茬輪作套種茄子和生菜做準備。”建安區疾控中心駐劉王村***書記郭廣濤告訴記者。
劉王村產業扶貧基地占地19.8畝,有10座標準化溫室大棚,建于2017年9月,采用“村集體+公司+承包戶”模式。2018年10月至今,由趙曉隨承包經營,每年承包費用為4萬元,帶動村內15戶脫貧享受政策戶通過積分管理,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左右。
“今年是第三年種植,以有機花菜、生菜、茄子等蔬菜為主,我已經摸索出這幾種菜輪茬套種的經驗了。”趙曉隨說,“我們臨近蔬菜批發市場,菜是不愁賣,關鍵是得種好。”
通過經常參加全國各地種子訂購會,趙曉隨優選蔬菜品種,嚴格按照育苗要求精心培育種苗,使用腐熟后的雞糞等有機肥料做底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蔬菜的品質和口感。
“去年種了3茬,***茬種植了8棚有機花菜、1棚茼蒿、1棚芹菜;第二茬種植3棚茄子、7棚生菜,3棚茄子又套種生菜;第三茬種植了3棚西蘭花、7棚有機花菜。”趙曉隨笑著說,“前兩茬收益還不錯,第三茬趕上疫情,一度滯銷,多虧了郭書記幫忙銷售。”
疫情期間,得知趙曉隨有近1萬斤有機花菜滯銷,郭廣濤當起了蔬菜“推銷員”,他積極聯系許昌齊邦蔬菜批發行和志剛蔬菜批發商貿公司,幫忙銷售有機花菜和生菜。
“1萬斤有機花菜,一個多星期就銷售完了,后來又幫忙銷售生菜,真是幫了我大忙??!”趙曉隨說,“這一茬,我準備全部套種生菜、茄子。7月下旬定植茄子苗,8月底上市,避開豐產期,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