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達州市通川區。忙完一場“分秒必爭”的秋收,穗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趙貴才在倉庫檢修收割機,準備來年再用。
“以前靠外來稻客收割,等不來稻客,只能人工收割,若遇上陰雨天,稻谷甚至要爛在地里。”農機是趙貴才的“寶貝”,他彎下腰細心地更換耙齒、皮帶,涂抹黃油,做好保養。
3年前,合作社購置了7臺農機,讓通川區北山鎮這一帶幾個村告別了對外來稻客的依賴,也穩定了村里水稻的收成。
農機數量從0到7,是一個縮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數據顯示,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5000萬千瓦,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9%,相比2020年分別提升5.8%、6個百分點。數據背后,一個現象作出注腳:近年來,每到收割季,全省各地外來麥客稻客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增多的本地收割機、機手。
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是四川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天府良機”,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助力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的積極行動...[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