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河北省保定市安肅鎮墳臺村的高標準農田,正值小麥澆凍水的農時節點,千畝連片的麥田里卻看不到人們忙碌的身影。
“現在種地哪還需要那么多人,活都讓機器干了,打開手機一點,就能‘一鍵式’種田,一個人能管理2000多畝地哩!”墳臺村種糧大戶盧中國邊說邊打開手機程序按下開關,只見成方連片的農田里依次升起一排排自動噴灌設備,360度旋轉噴灑水肥,青綠的麥苗邊“喝水”邊補肥。“在高標準農田里種小麥和玉米,畝產都能過噸糧!”盧中國笑著說。
近年來,保定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全市范圍內整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土地平整、田間道路整修、水肥一體化設施建設、耕地地力提升為基礎,堅持量質并重、建管齊抓,做好高標準農田“智慧+”文章,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村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充分發揮出高標準農田宜機宜耕、土壤肥沃、生態良好、高產穩產的效果,為糧食安全和農業增效打牢耕地基礎。
耕種到管收 全程智慧化
站在定興縣姚村鎮姚村路邊遠眺,2000余畝麥田平整連片,一望無際,田里不見一條土埂溝渠,只看見高清監控攝像頭、物理殺蟲燈、田間氣象站、土壤墑情、蟲情監測設備等各種高科技設施矗立在地頭、路邊。
“過去,澆水前要提前半個月挖壟溝、鋪管子、下泵機,兩千畝莊稼打藥要40多個人工3天才能完成,現在在高標準農田里種糧食,精準噴灌調配水肥,植保無人機飛防,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太省時省力了!”姚村高標準農田經營方、北京愛科農科技公司定興負責人鄭六江邊介紹邊打開手機向記者演示,只見手機程序里,播種日期、種植密度、作物長勢、水肥信息、災害預警、農作物產量預測等信息應有盡有...[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