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羅平縣,連續兩年由縣政協推動的種業振興“院壩協商”活動,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兩年來,羅平縣引入云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萬畝玉米制種基地,實現了農企互聯、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去年秋季,羅雄街道的1.5萬畝制種玉米全面完成采收交售,種農們迎來了豐收的喜悅。龔昌林是幸多祿村的村民,自2023年大天種業進駐以來,他便加入了制種行列。今年,他憑借積累的種植經驗,在村里種植了308畝制種玉米,收入可觀。
走進玉米制種基地,筆者看到滴灌設備整齊地排放在地膜上,這就是玉米制種種植大戶王晨曦采用新模式的玉米制種基地,技術支撐帶來高收成,畝產700余公斤的產量,省去了除草的人工,調節了制種玉米所需的水分和養分。
“2024年畝產達到了600多公斤,雖然山上因為一些原因產量稍低,但平均畝產也有500多公斤,純收入能有十多萬元。”龔昌林說...[查看原文]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03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