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海省德令哈市以“政府+科研+企業”為平臺,在治理荒漠化、鹽堿化土壤的同時,開展飼草高效生產示范,不僅帶動周邊農戶更新技術種草增收,還以量足質優的飼草保障更廣闊的牧區保飼抗災。
“多年試驗表明,種植燕麥、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是改良鹽堿地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研究員徐成體說,該市通過“政府牽線、科研助力、企業落實”的經營合作模式,鹽堿地飼草種植技術得到了有效推廣。
據介紹,為扭轉出苗率低的困局,青海省科技廳建立了“德令哈001號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選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名科技特派員常駐產業龍頭企業,將測土施肥、利用微生物菌劑改良土壤與引進燕麥、紫花苜蓿、飼用豌豆、玉米等種質資源同步結合,用3年時間基本實現種收平衡。產業龍頭企業流轉承包土地面積從1.6萬畝增加到7萬畝,規模效益逐年顯現...[查看原文]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032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