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地處隴東的甘肅省慶陽市環縣70萬畝農作物不同程度遭遇干旱,面對旱情,環縣上下協同發力,打響了一場抗旱保苗的攻堅戰。
“旱情就是命令,保苗就是責任。”環縣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旱情發生后,環縣***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抗旱工作,從高效調度保灌溉、點灌結合保下種、全民動員保青苗、千方百計保羊業、技術指導保效益、強化協調保供水、以副補農保收入、防減并舉保服務、多方聯動保投入、靠實責任保落實等十個方面詳細制定抗旱保苗措施,并成立抗旱工作專班,組織干部下沉一線幫助群眾開展抗旱工作。在組織黨員干部、鎮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和群眾投身抗旱保苗一線的同時,環縣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籌措資金、調運水資源,鼓勵企業、愛心人士捐資捐物,形成全民抗旱的強大合力。
“對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我們進行抽水澆灌;對相對較遠的地塊,我們選擇調水、運水點灌。”環城鎮人民武裝部部長閆飛告訴記者,近期,環縣小麥正值拔節孕穗、玉米播種出苗等關鍵期,為克服旱情影響,做好抗旱保苗工作,環城西川河兩岸群眾自發架設輸水管線,利用水泵抽水或用農用車運水等進行農田灌溉。
跟環城鎮一樣,結合旱情實際,環縣各鄉鎮紛紛通過抽水灌溉、引線點灌、拉水澆灌等方式抗旱保苗。合道鎮充分利用唐臺子水庫、提灌站、河流等水資源,按需為農戶提供水泵、水管、滴灌設施,因地制宜進行澆灌,在節約用水的前提下,***大限度實現保供保灌,確保能澆盡澆。山城、甜水、羅山川等鄉鎮則主要采取覆膜滴灌的方式開展抗旱自救,力求達到節水、保種、育墑的效果;與此同時,這些鄉鎮還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改種、補種蕎麥等耐旱作物...[查看原文]